慕院士风采,明家国责任 ——成外高新“高新讲坛”之中国工程院张锡祥院士来访

2019-05-20
Source:


一百多年前,一代伟人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宣言,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了让学生明确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5月16日,我校有幸邀请到中国工程院张锡祥院士来校指导讲学,张院士用他的人生经历和人格魅力,生动地诠释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


张锡祥院士是我国雷达有源干扰领域的带头人。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863”十五周年纪念“个人突出贡献”奖。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现代雷达对抗技术》等专著两部。担任中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教授,培养博士、硕士数名及一批科研技术骨干。曾获成都市、四川省、全国电子行业劳模和成都市优秀党员称号。


张锡祥院士


下午四点,艳阳高照,暖意浓浓。张院士一行到达成外高新校园,杜东副校长和张盛副校长热情迎接,学生代表捧上鲜花向张爷爷表达了敬意。张院士首先参观了校园,杜东副校长热情介绍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特色。接着,李俊校长与张院士亲切会晤,介绍了我校“修身正心、格物致知”的校训、“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得到张院士的高度认同。


学生代表为张院士献花


张院士参观校园


张院士与校领导亲切交谈


下午五点,简短隆重、其乐融融的欢迎仪式在行政楼会议室举行。杜东副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张院士面对同学们的青春活力,深情谈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我们是被时代裹挟着向前奋进,而同学们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应当更加努力为国家作出贡献”。对此,李俊校长也深有同感,他希望同学们要学习和葆有这种家国情怀。接着,学生代表朱彦锦同学发言,他谈到:“张院士用青春的力量保卫了家国,以知识的力量加固了国防,真正做到了为祖国奉献一生。”张院士的工作秘书周华女士也对孩子们提出了希望:一要抵制诱惑。二要心怀祖国。整个欢迎仪式都充满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欢迎座谈会


杜东副校长致欢迎词


张锡祥院士讲话


李俊校长讲话


学生代表朱彦锦同学发言


周华女士发言


下午六点,学术报告厅一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由高一年级主任孙祥全老师主持,张锡祥院士为全体高一学生带来了《坚定信仰,勇于担当,专注钻研,勇于创新》的精彩讲座。首先,张院士回顾了自我人生中的“1949”,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艰难抗争、坎坷却坚毅的北平求学之路、亲历开国大典盛况的胸怀激荡,都令在场学生颇受感染。接着,张院士回忆了八年的军校生涯,谈到了西山坡的峥嵘岁月。1951年,张院士在家国两难中,选择了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在军校培训的岁月中,他们住马棚、吃小米,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学习,虽然因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而最终未能奔赴战场,但这段经历却让他增长了知识与见识,体验了人生道路的艰难和曲折,体会到了人生的真知。最后,张院士畅谈了自己在雷达科研工作路上的艰辛与心得,尤其强调了培养人文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交流环节,张爷爷则亲切叮嘱孩子们,身体的锻炼要从小抓起,要不断强健自己的体魄。张院士的讲座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


孙祥全老师主持讲座


张锡祥院士讲座


高一年级全体师生聆听讲座


李俊校长的总结也发人深省。他指出:在同学们从懵懂少年变为智慧青年的道路上,张院士身上所拥有的定力、毅力和意志力,是走向成功的三把钥匙。也提醒着同学们应当有坚定的信仰,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断努力。

李俊校长总结


同学们请求签名留念


校领导与张院士一行合影留念


活动最后,孩子们纷纷化身“迷弟”“迷妹”,与张院士零距离交流、请求签名留念。正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张锡祥院士的成长经历展示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少年热血、家国情怀,更激励着新一代的成外高新青年,勇担时代重任、勇筑民族未来


Read238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