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课堂活力,唤醒学生生命内力,是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全体教师一直在思索的主题。成外高新文综教研组立足学生和课堂,在教研活动中精诚团结,大胆革新,积极探求着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政治组
政治组既有经验丰富的成熟教师,又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由来自成都市锦江区某知名中学、常年奋战在高三前线、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赵锐老师担任备课组组长。组员不仅有毕业于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的优秀硕士,还有来自四川大学的优秀博士。
政治组大兴教研之风,以强化教研团队建设,打造特色学科品牌。他们和而不同,教学风格多样,或沉稳细致,或幽默风趣;他们团结协作,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政治组以成熟老师为核心,立足个性化教学的实际,在各种教研活动中积极探求“高效课堂”的方法和模式。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给老师们搭建起个性化展示的平台。
教研活动第一步:集体备课。政治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扎实而高效,老师们首先就同一课题进行独立思考和设计,在此基础上分别说课。然后全组集体备课,集中点评。最后由赵锐老师统一知识体系,明确重难点和常考点,以此作为每个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总依据。
教研活动第二步:同课异构。老师们分别就同一内容上一节公开课,然后全组集中点评,让每位老师尤其是新教师,能在这一过程中明确自己教学的优势与不足。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反复修改教学设计,不断磨课、评课,完善教学方案。
以赵锐老师和罗海军老师的同课异构为例,他们各自展现了其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教学魅力,从不同的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赵锐老师的课堂紧跟时政、讲练结合,教学风格沉稳平实。在《曲线的移动规律》一课的教学中,赵老师以最近三年的经典高考题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明确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均衡价格的典型考查方式和一般解题思路,最后总结归纳出经济曲线移动的两种规律——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既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较好地落实了理论知识,又结合高考出题规律和命题取向向学生介绍了答题技巧,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有所得。
罗海军老师的课堂知识体系严密、逻辑严谨,且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在《曲线的移动规律》一课的教学中,他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一步一步画出经济曲线。又通过鲜活生动的例子,让学生从看似杂乱无章的移动现象中归纳、总结出经济曲线的移动规律,并逐步学会举一反三。课堂上学生全情投入,积极参与,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历史组
历史组是一支专业素质突出,实力与活力并存的教师团队,他们怀揣着信念与激情,共同筑梦成外高新。历史组备课组组长熊斌老师,来自资阳某国家级重点示范高中的青年骨干教师,从教六年,教学业绩突出,可谓作育英才,桃李满园。致力于教学的同时,熊老师还留意于教学科研,参与过多项教学科研活动,积极参加各项教学评比,并发表有数篇教学论文。
杨帆老师,长期从事高中历史教学,曾获得过四川省赛课三等奖。樊梦怡老师,教学新锐,毕业于西南大学日本近代史研究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教学中积极勤奋,在管理中尽心尽责,以身作则、心灵相交是樊老师的教学原则;全情投入、毫无保留是樊老师的教学态度。
历史组认为,要达成高效课堂,必须紧扣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向课堂求效益要质量。为此,历史组从不同维度进行着积极探求。
熊斌老师在《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课的教学活动中,以一首轻松的《烦恼歌》作为导入,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自然引入了本课重点。在接下来的展示活动中,由易入难,取舍有当。以“君权与相权”和“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作为教学重点,并围绕重点进行了相关延伸。最后以课堂练习作结,既当堂检测了学生的课堂接受效果,又及时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熊斌老师驾轻就熟,举重若轻。从导入到展示再到练习,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杨帆老师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注重循循善诱,以小见大,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讲授中,杨帆老师以学校的孔子塑像作为话题导入,发问“孔子姓什么?”由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军机处这一重点内容时,将军机处放置于整个清朝前期的历史进程中间,通过历时的梳理去凸显军机处的设立对于加强君主专制的作用。在讲述重难点鸦片战争时,既依靠宏大的背景烘托,将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世界地位、中英的外交观念、社会结构展现出来;又深入探究历史细节,让学生讨论定海之战时中英武器、军队编制的差异,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失败的缘由。在讲述甲午战争时,让学生思考“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鉴古思今,有效突破重难点。
樊梦怡老师则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互动,让学生自主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的讲解中,樊老师通过有效设问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思考,迸发出了精彩的火花。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优劣。学生在讨论中准确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已表明分封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良好。
三、地理组
地理组由三位精干的教育教学能手组成,组内成员以有多届毕业班带班经验的骨干教师为主,兼有来自国内知名师范院校的硕士毕业生作为新生力量,强势补充。整个团队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教学教研活力和对外竞争力。
地理组备课组长王建老师,长期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毕业班教学与管理经验,善于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所教班级与学科均在同层次名列前茅。
组员徐燕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突出,所教学生2016年高考平均成绩名列阿坝州第一。她注重兴趣教学,推崇个性和能力的培养,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琢磨出了多种适合中学生地理学习的教学方法。
地理教研组深知,只有通力协作,才知天方地圆,方可驰骋经纬。他们保持着“以老带新”、“以新促学”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团结奋进、积极创新的教研风气。在教研活动中,以资深老教师的示范课为旗帜,带领新老师建构高效课堂,领导学科整体阔步前进。地理组坚持以周为单位,每个老师轮流上公开课,共同研究成外高新地理学科的优秀教学模式,为打造高效的、精炼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不断努力。
例如王建老师的公开示范课《地球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以地球仪倾斜旋转的成因导入课堂,引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以及黄赤交角;通过黄赤交角联系回归线和极圈,比较二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得出二分二至日时的太阳直射点对应的位置……拓展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最后针对上课内容呈现相关练习题。整个课堂问题设置环环相扣,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深入浅出,达成了课堂的高效高质。
公开课结束后,地理组及时进行了授课教师自评、组内老师互评。除此以外,还特意引入学生的课后评价,让学生来评价老师这堂课的得失、学生的收获和疑问等。地理组重视全方位的多元评价,注重教学反思,通过不断改进,精益求精,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针对性。公开课这一平台既使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以完善,又使新教师得以快速成长、提高。
地理教研组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以新高考为发展导向,以“学生终身竞争力”为培养方向,力求培养出具有成外高新鲜明特色的未来才俊!在课堂教学之余,地理组还开展了地理奥赛选拔赛,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地理实践力,以培养学生终身竞争力。通过考试选拔,从170位初赛报名者中初步选定了21人进入复赛,并通过选修课形式进行培训教学。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成外高新文综教研组,在备课活动中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在课堂教学中倾囊以授、各显神通。在一次次的集体备课、示范展示中,他们不断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他们有奉献的精神、协作的品质、严谨的规则、默契的配合,教育质量定会蒸蒸日上!
恪尽职守,敬业爱生,激活高效课堂,唤醒学生生命内力!
不断进取,勇攀高峰,探求教育真谛,奠基学生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