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教育理想 成就辉煌篇章——在第一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2017-08-10
来源: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校长 李俊

亲爱的教职工同志们,早上好!

今天,我们全体教职工第一次隆重聚会,标志着“成外高新”正式起航!

感谢从五湖四海、天南海北汇聚“成外高新”的各位同仁,感谢你们对学校、对我本人以及我们这个班子的信任,成为我们共同奋斗的 “同道”。这份信任既是强大的动力又是沉甸甸的压力。我把我校第一支教职工队伍誉为艰苦创业的“井冈山部队”,相信它将在‘成外高新’的创业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开篇。

作为教师,上课和讲话都要站立,这是规矩。以后我所有的讲话都将采取站立的形式,因为我觉得站着演讲是对大家的尊重,也便于更好的交流。希望在今后“成外高新”的课堂上,每一位老师每一堂课都是站立着给学生授课。

今天,我就学校的筹建进程、创业精神、发展蓝图、教育思想和师德建设等五个方面,向老师们作汇报!

我汇报的第一个内容:筹建工作——历尽艰辛   稳步推进

2015年底,汇源集团和成实外集团老总开始接触,商讨合作办学事宜。2016年6月正式签约,于是有了我们今天这个群贤毕至大展宏图的舞台!

2016年7月,集团董事局主席王主席找我谈话,希望我能来筹建这所新的学校。想到“创业艰难百战多”,想到自己已经年过半百,我不愿意接受挑战,没有答应领导。8月,集团领导又正式谈话,要求我来担任筹建领导小组组长,娄进副总裁还要求我“带着感恩来上任,带着责任来上任,带着理念来上任,带着激情来上任”。本着“革命同志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纪律原则,我从2016年9月正式上任,开始学校的筹建工作。

第一步,搭班子我是“孤家寡人、单枪匹马”来上任,“一个好汉三个帮”,我需要寻找“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有共同理想的合作伙伴来携手创业。我是学文科的,这一块我还能把关。

需要一个理科把关人。原“实外” 学生处副主任、教研组长、成都市学科中心组成员,教学业务精湛、班主任工作过硬、管理水平一流的杜东老师,早就在我的计划中,而且我们同事十余年,彼此在熟悉度、信任度、个人情感等方面,都是最佳搭档。

需要一个外语、外事把关人。原“实外”骨干教师,深谙外语学校办学核心理念、通晓外语学校外语教学和外事工作,曾经以“技术支援”到“实外西区”参加筹建的张盛老师,经领导推荐进入我的视野。我们曾经有近十年的同事经历,在熟悉度、信任度、个人情感等方面,也一样是最佳搭档!

感谢“实外”王建伟校长,感谢“实外西区”肖明华校长,他们忍痛割爱,无私支援!2016年10月25日,在公司领导的见证下,我们“桃园三结义”,三兄弟的手握在了一起,开始了我们共同创业的旅程!

第二步,拉队伍组建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志同道合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工程!我们筹建组的三位多次进行商议,制定了我们招聘工作的方针、办法、标准(“不看文凭看水平,不看职称看能力”重水平、重能力,轻职称)和具体分工(我把关文科、杜校长把关理科、张校长把关外语)。

我们向全社会发出了“求贤若渴,诚邀同道,为国育才,为生奠基,戮力同心,杏坛留芳”的“求贤榜”。“天下云集而响应”,不到1个月,近万份应聘材料飞入邮箱。学校招聘考核组精挑细选,尽得英才,组建了一支以成熟的优秀在职教师为主、以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的优秀大学生为辅的首批教师队伍。

第三步,催工程9月上任开始,我就开始关注校园的建设问题。

首先,我向汇源公司提出了硬件建设“四化“:

1.生态园林化:学校尽可能多的进行绿化建设,让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置身于一片一片的绿色的环境中,多做有氧呼吸,一定大有劲头。我曾统计,学校共有83种花卉和绿植。一个崇尚自然舒适环境的校园,一定会给学生一个舒适自然的学习环境。

2. 数字信息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的教育,必须有现代化的硬件。在信息时代,必然要建设云端校园,以保证老师们备课资料的下载,同学们自我学习的上网速度,以及学校将大力开展的 “大学先修课程”、“网络课程”等。我们配备了12芯的光纤,保证使用的是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

3.环境育人化:一草一木总关情,一草一木总育人,重要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并制定了三期实施计划,让学生每天置身人文环境熏陶的校园。“看到的是景观,想到的是美好,学到的是知识,悟到的是人生”,这种环境定能唤醒、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

4.居学舒适化:我们是住宿制学校,学生5天在学校;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们一时还得全住在学校。我们要把学校打造成家的感觉,让老师和同学们在校园里寻找到幸福、寻找到快乐。


第四步,招学生。在民办教育风起云涌的成都新办一所学校是需要巨大的勇气与魄力的。怀揣教育的理想,满怀创业的激情,顶着巨大的压力,凭借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在集团公司领导们的关怀下,成都市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集思广益、扬长避短、超常付出、攻坚克难,较为圆满地完成了首届新生招录工作,为学校顺利开校和未来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学校招生录取线560分(高出重点线10分),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在今年因新校不断涌现而生源竞争白热化的情势下,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其中600分以上的学生近二十名,甚至有些学生放弃成都四中、九中,投奔“俊爷”。一部分超出省重线30分的学生放弃成都市二类重点学校的录取,将三年后的辉煌交给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

“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迈出了有力量的一步。今年的招生工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之下仍然呈现乐观态势,相信明年学校的校园建设都全面完善了,招生情况会更加乐观。

老师们,校园建起来了,队伍拉起来了,学生招进来了,今天我们共聚在这里,标志着 “成外高新”的航船正式扬帆起航了!

我汇报的第二个内容:创业精神——筚路蓝缕   超常付出

总有一种愿景让人心动,总有一种精神令人感佩,总有一种情怀催人奋发!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一块空地,最终落实成为眼前的美丽校园,一路走来,历尽艰辛,正所谓创业艰难百战多。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成外高新人”展示出了难能可贵的创业精神。

我常想到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创业历程,曾开玩笑说,把前三年的队伍分别称之为红军部队、八路军部队和解放军部队,并将分别授予八一勋章、独立勋章和解放勋章。

铁人王进喜的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我们迎难而上,一路前行。在筹建的过程中面临着人手不够、经费紧张等难题,但我们不等不靠不抱怨,涌现出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

在此,我要特别表扬自创业初期就开始为学校做贡献的“行政七仙女”。从去年十二月开始,先是“五朵金花”(李彬彬、朱琴、马嘉珩、郭玉真、石雯月),后有“七仙女”(增加了蒙婷、蒋雨佳)。在学校的筹建过程中,她们全员参与。没有工资和任何补贴,只有中午一顿“盒饭式”的工作餐,甚至没有网络,很多资料下载还是靠她们的“流量”,与家长和应聘老师们的联系还是用她们私人的话费。她们工作认真、仔细,态度好。一次,在接家长的咨询电话时,郭玉真老师遇上一位“刁钻”的家长,尽管她心里十分委屈,但是仍然耐心细致的给这位家长解释,然而当她放下电话,却是满眼泪水。学校筹建工作的顺利,招聘、招生工作的奇迹发生,她们都功不可没!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马思敏老师和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王瑄老师本来是有工作单位的,看到学校工作紧张,人手不够,辞去原有工作,专职学校工作。我们只能从紧张的筹建经费中给她们一点生活补贴。她们在学校校园文化设计、学校宣传工作中发挥了她们的特长。

长期从事教务工作的退休老师陈英丽在这次招生、录取工作中不畏辛劳的频繁奔波于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市教育局、市招办和学校之间,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保证了我们录取工作的保质保量完成。

在七月初的招生日子里,冯莉老师、杨毅老师、万福吉老师、赵锐老师、黄海平老师、徐洪琳老师等义务来校帮忙,投入招生工作,保证了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我们的两次自主招生考试期间,全体老师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监考与阅卷工作。大家听从指挥、工作积极主动,两次考试都井然有序,最终高质量的完成,得到家长和考生的好评,给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卷,说明我们这支队伍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有战斗力的“威武之师”。特别是我们来自绵阳名校的杨周老师、林成臣老师、黄兴华老师,他们忙完原校紧张的工作,匆忙驱车赶到学校监考、阅卷,阅卷完毕已是子夜,又驱车赶回绵阳,第二天又是紧张的工作。当他们离开,我反复叮嘱:“注意安全”,直到他们给我发来短信:“安全到达绵阳”,我才放下悬着的心。

老师们,这样感人的实例还有很多很多!我为“成外高新”有这样一支队伍感到骄傲。我想起了我党奋斗史上的“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窑洞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才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井冈山走上天安门城楼”!我们的筹建过程,也是个“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史。就是今天我们开会这个会场,其简陋程度也可以与党的 “七届二中全会”的延安大礼堂相比。

老师们,今天的艰苦奋斗是为了明天的灿烂辉煌,下一次大会我们就会在一个现代化的学术报告厅举行。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已有的良好的开端,为了早日实现高远的办学目标,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但不能衰减,反而必须要光大永存。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天我们从“延安的窑洞”出发,明天一定能够走上“北京天安门的城楼”。未来当我们回忆起这段艰苦奋斗的经历,一定会充满创业者的豪情。借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说:“筹建工作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工作更艰苦,工作更伟大,请全体同志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为了谱写“成外高新”的绚烂华章,我们也须如此。


我汇报的第三个内容:发展蓝图——高端引领   争创一流

学校建起来了。在座各位,你们出于对我的信任,离开了原工作单位,甚至放弃了“公办身份”来到这里与我共同奋斗。

家长们也对我讲:“我们冒险把孩子送到你这所新学校,是冲着俊爷您来的!”

集团领导、市教育局领导、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育处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们也对“成为高新”寄予厚望。

作为创始人和掌舵者,面对这些信任和期望,坦然的说,我自己也备感压力。当然,有在座各位优秀同仁们与我共同奋斗,我也更有信心!

我为大家描绘一下关于学校未来发展宏伟蓝图的思考。

一所学校的发展必须要有清晰的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规划。“成外高新”的发展目标是:起步于成都市第二类学校的行列,并用六年时间站稳、领先于这个行列;再用六年到十年,跻身成都市一流名校行列!

“成外高新”第一年的老师招聘是按照成都市一流名校标准进行的,具有十年的前瞻性。第一年的招生情况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成都市第二类学校的要求。这是一所高起点的学校,她的筹办情况已经达到并且超过了创办者的预期。

老师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三年内“成外高新”可能会遇上艰难的“长征”,但我坚信三年后,我们一定会创造奇迹。成为名校,不仅仅是几年后争取到一块挂在校门口的牌子,而是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老百姓的心中自有一杆称。“成外高新”要做老百姓心中的质量金牌、家长心中的名校。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为学生培养终身的竞争力!”

我汇报的第四个内容: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高屋建瓴

要成为社会信任、有口碑的学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推行现代化的教育首先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当今教育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农业经济时代,在夏商周是贵族阶层教育。春秋时孔夫子进行了第一次教育革命,即“有教无类”的教育,扩大了教育的基础,得以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以及之后科举制的盛行。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学习内容(只有文科,没有理科),以师徒制为授课形式,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其学习的目的在于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而不是发展科学技术。因为,这时期社会生产以经验为主。

到了18世纪,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教育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西方出现了夸美纽斯为代表的“班级授课制”。在社会的发展中,除了仍然需要社会秩序的制定和维护者(文科)外,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的探索者(科学家)、科学技术的运用者(工程师),还需要有一定科学知识的生产者(技术工人)。所以,这时期的教育是文理并重。就中国而言,自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开始在全国广泛推行,之后废除科举制,正式和世界接轨。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社会发展有三大特点:

1、知识更新快,平均3-5年更新一次,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的大多是无用和过时的知识。

2、知识产生经济神话,经济神话也容易很快破灭。社会财富不再是简单的靠资源和制造力。

3、综合国力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终身学习和创新思维”的竞争。

针对这一阶段教育的特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了以前欧盟主席德洛尔为首的“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编撰出了具有全球指导意义的四本书,(分别是《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四个学会,“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学会做事”(能力发展)、“学会合作”(人格发展)、“学会生存”(终极目标)。

基于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的基本要求(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以下“核心素养”(21世纪的人才观):首先,人格修养高尚,能与人合作的人;其次,基础知识扎实,能终身学习的人;再次,实践能力突出,有创新思维的人。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其核心是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教育”(育才还是育人)的变革。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中国式回答,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到“两全、一主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到“一个灵魂、两个重点”(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最后有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视为基础教育的DNA、人才培养的指针。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将取代知识传授体系。”

因此,国家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问题。那么在中学的教育过程当中,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终身的竞争力)呢?

第一,全力打造运动校园。学生“终身竞争力”之首,是必须有健康、强壮的身体,这是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在学校建设之初就改变了设计图纸,给学校建设了一条近1500米的环形跑道。每天每个学生必须完成3圈的跑步(早操、上午大课间、下午体锻),最终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不仅学生要加强锻炼,老师也要参与到运动中,我将设立专门的奖项给每日坚持运动的老师。

同时,早餐问题也不可忽略。学校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早上晨跑完后进行早课,早课结束后吃早餐。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养成每天吃早餐的习惯,学校会安排生活老师监督签到,进行强制性的要求。

第二,全力打造幸福校园。不仅要让学生身体健康,而且也要让他们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基础在于学生有真正有幸福感。幸福感从何而来?能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享受到成长的快乐、集体的温暖、成功的荣耀……既要体验艰苦学习的过程,也要保持愉悦的心情,还要有面对挫败的勇气。因此,老师们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

第三,全力打造学习校园。我们不仅不讳谈及学生的成绩,相反,我们还要努力争取学生的学习成绩。扎实的、文理兼备的基础知识体系也是学生“终身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一定要思考的是追求学生好的学习成绩的途径和方法,要通过“焕发学生生命光辉”来提高学习成绩。

⑴我们要引领学生成为主动的求知者。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感,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

⑵我们要引导学生成为刻苦学习和智慧学习的结合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形成“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问题性、体验性”等现代的学习方式。

⑶我们要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习中,我们的老师要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不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的 独学(单独的自学)、对学(两人研究学习)、群学(小组合作学习),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活动,全力支持并积极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去观察、去探索、去研究、去动手、去创新,去深度学习。

⑷我们要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我们要构建四大课程体系。

部颁标准课程。这是国家的 “指令性计划”,必须认真完成的课程。

人格引领课程。积极开展主题班(团)会活动和其他着力引领学生人格成长的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铸魂”。

视野拓展课程。经常性的邀请大学教授、院士和各种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讲座,让学生提前接触各种前沿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和格局。

自主创新课程。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合作学习的课程,包括学生的社团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

要想完成以上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积极行动起来,进行教育思想的更新、教育方法的提高,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个方面,课前功夫,即备课工作。备课,备什么?备课标、备课本、备学生 。

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和统一。

要认真钻研教材,先于学生全面构建整个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会当凌绝顶”,在课堂上才能高屋建瓴,“一览众山小”,方能传道授业解惑,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要认真的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知识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做好“治差工作”,要鼓励、要关爱,抓态度、抓方法、抓基础,鼓励他们“笨鸟先飞”迎头赶上,防止这部分学生陷入自卑和厌学的泥坑中。对于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做好“磨尖”工作,补充一定高难知识,保证他们“吃饱”!

第二个方面,课堂功夫,即高效课堂。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效率高的课堂,而判断效率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教育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也就是说是学生“学”的高效,以学生的“知识过手”为主要衡量标准。

课堂的高效与否,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发生了哪些变化,而不能仅仅以课堂完成的任务量、教师的“表演技巧”、多媒体的鲜活生动作为课堂高效与否的评价依据。因此,教师须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拾阶而上,活动起来,思考起来,展示起来,自信起来、“成功”起来。

高效课堂,有五个指标来衡量:

目标引领的课堂: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即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达成度。

问题生成的课堂: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师生互动的课堂:即“民主的、平等的、焕发学生生命光辉的课堂”教师要做精要的点拨、指导与讲解(主导),主要是针对学生自学、互学解决不了的问题,直至问题解决。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新知和疑难,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思考。当学生有了发现、有了疑难后,适时组织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请教、交流、研讨,给学生一个表现的“舞台”和请教的“空间”,变师生单向的“授与受”为立体交叉的“授与受和悟”。学生不能只是“听”和“记”,更要“想”和“问”,要学会表达与拓展,要突破教材,联系生活,解决“真实”的问题。

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课堂:给问题、给方法、找结论;给问题,悟方法、找结论;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找方法、寻结论。是启迪学生智慧、生长学生思维的课堂,从知识、能力立意走向思维、智慧立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内化规律和规则、提升习惯和方法的课堂。要求我们老师不要“满堂灌”,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举三反一。

学生全员参与的课堂:随时掌控学生课堂行为,对学生“收其放心”,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 “一个也不能少”,随时制止学生的走神行为。

第三个方面,课后功夫,“紧跟,死整”。中学生毕竟还是懵懂少年,心智发展还不成熟,自控力还很差,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深度学习、深度思考不够,容易偷工减料、能省则省,浅尝辄止;怕苦怕累怕困难,有问题不去解决,有错题不去搞懂;得过且过,不能有效的利用时间,花大量时间在无聊的事情中。我们老师需要对这些现象进行随时的掌握、监控,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行为状况都“明能察秋毫之末”,这就是“紧跟”。“死整”不是往“死里整”,而是“死劲整”,对学生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花大力气进行纠正,进行精心的指导。学生所有作业和考试试卷必须“全批全改”,个别问题突出者和典型者还应该进行“面批面改”,对于作业和试卷中出现的问题,一定“问题不过夜”,尽快解决。花大力气在学生学习心态上(优生主要是焦虑问题,问题学生主要是态度问题)、习惯和学法上、应试技巧上、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方面,并进行精心的指导。


我汇报的第五个内容:师德建设——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老师们,“成外高新”要实现发展的蓝图就需要我们戮力同心、共同奋斗!成都是一块教育发展的沃土,是我们实现教育理想的舞台。我们未来的工作不仅要靠我们的才干,更要靠我们在学生中的“人格魅力”即威信,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的教育才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第一,威信的建立。

威信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一贯的言行表现出优秀品质,受到众人尊重和信赖。威信与权威不同,威信使人产生尊敬和接近的感受,威信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会造成心理障碍,而权威则令人敬而远之。

威信何来?人格魅力!

学识魅力(学高为师)

高深渊博的知识,上课时的旁征博引、幽默风趣是老师赢得威信的重要来源。“学高为师”是历史形成的,有知本身就应获得别人的尊重,所带来的心理效应便是威信。

品格魅力(身正为范)

对于工作的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甘为人梯的精神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是威信的重要来源。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认真负责、维护和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格和以身作则的规范行为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会给自己带来敬重的威信。

情感魅力

生活中对学生一视同仁,民主气氛好会使班级团结具有凝聚力,使学生产生信赖感。老师谦虚和蔼和对学生真诚的态度将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给老师带来威信。

第二,我们对学生的责任。

面对这一群信任我们这个新学校的家长和学生们,我们一定要有“感恩的心”,落实到行动上就是为孩子们“谋划终身”。我们要切实做到:

一、明白老师的责任。家长把孩子送到我校,是把孩子的终身幸福和家长的后半生幸福托付给了我们。这不仅是信任,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定抱定“为学生培养终身竞争力”的信念,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为孩子们终身造福!

二、珍惜师生缘分。当老师便会有一批学生,这是必然,然而哪些学生与我们建立师生关系,这有太多的偶然。我们和学生建立的师徒关系,偶然中其实太多是缘分,我们就建立了一种终身的情感,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无愧于这种缘分!

三、包容但不纵容。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懒惰、不能深度学习、学习习惯不好、自控力差、偏科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包容”,不抛弃、不放弃,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孺子可教”;“不纵容”,必须改变和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把他们培养成为“智慧青年”。

第三,特别强调师德师风和劳动纪律的四点要求。

一、坚守职业操守,加强自身修养,严守师德红线。教师要把“崇高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健康的身心”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争取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人民教师。唯有这样,才能堪当学生“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人生的航标”。

二、牢固树立为学生谋福利的思想。教师要以一颗父母般的心对待学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珍惜师生间的缘分,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为学生服务。

三、教师怀着父母般的心对待学生,并不代表要纵容学生,而是要用铁的纪律去约束学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学生进行人文的管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无规矩不成方圆,老师们应该遵守各种纪律与规章制度,要敬畏规则、严守底线。总的来说,就是“三守”,即“守时、守信、守纪”。首先,不管是上课还是开会,老师们必须要守时,提前考虑好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其次,老师们都应该成为一个守信用的人,起好模范作用。

第四,我给各位同仁们的庄严承诺。

一、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要求你们做到的,我必须首先做到,全心全意为学校的发展而谋划。自己也严守师德红线,守纪、守时、守信。

二、无微不至的关心每一个教职工,努力为大家的晋职晋称、学业发展、子女教育、生活快乐等方面提供最好条件;努力营造幸福校园,让大家享受工作!

三、公平公正的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一个单位要发展必然有铁的纪律,铁的纪律+人文关怀=人性化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不拉山头,不搞宗派,不论亲疏,“论事不论人”。

老师们,“成外高新”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大家都讲团结,讲大局重大我,轻小我,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攻坚克难,我们已经迈出坚实第一步;

凝心聚力,未来定会谱写精彩新篇章。

我们共同奋斗!

祝老师们暑假愉快!

谢谢大家!

                                2017年7月10日



阅读110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