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同道筚路蓝缕,汇杏坛教泽流芳

2017-06-12
来源:

师资队伍建设纪实(一)

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是学生发展的领航人。优秀的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终身学习的观念。因此,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在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学校教育反映的是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统一的铃声、标准化的班级、“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这种教育模式一方面为工业时代“制造”了为数可观的可用人才;另一方面,它又不可避免地扼杀了学生的天性,限制了人才的发展。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每分每秒,信息都在以爆炸式的速度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终身学习。因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比起只是记住课本上的知识,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目的是“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与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之下,也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首先,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改将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因此,老师们应当改变过去“教师中心”的以传递、讲授、灌输为主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建立起平等的对话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反对“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特的学习方式。

其次,新课改也对教师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老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专业水平,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对教材内容及结构理解透彻的前提下,结合现实生活与教学经验,形成一套使学生能迅速建立起知识体系的运作策略,最终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水平成为学生心中的新权威。另一方面,老师还应当对民主教学的程序和策略做进一步的探索,建立起学生合作学习时的程序与规范,为今后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从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建校伊始,校长李俊就致力于打造一支以在职教师为主,优秀大学生为储备力量的“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不看文凭看水平,不看职称看能力。”是李校长始终坚持的原则。随着新课改的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深入,李校长要求老师不仅要综合素质突出,还能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并能快速融入到“成外高新”的教育模式之中。

在这样的标准之下,李校长及相关领导对成百上千的求职老师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与考核。

一、不看文凭看水平,不看职称看能力

在众多的求职者中,有一位职称高、资历老、各种荣誉等身的国家重点中学教师让李校长尤为关注。作为一所新学校,李校长当然希望这位从简历来看非常优秀,而且奋斗在一线的教师能够成为成外的第一批掌舵手,但几次考核下来,这位“老资格”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由于观念老化,教学手段单一,知识长期没有更新,无法适应成外高新的培养方法和模式,最终,李校长还是婉拒了这位老师。

如今,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已经广泛运用到了教育教学之中,作为教学的辅助形式,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然而,有的老师还是只愿意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手段,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老旧的课本知识,不仅不利于建设开放、多样、互动的高效课堂,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特长与个性的发展。这与我校关注学生个性成长,培养学生终身竞争力的育人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如果说,对于在职教师的要求是优中选优,那么对新大学生的要求则更是吹毛求疵。在这一大批高学历的求职者中,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也有来自北京体育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国内综合性重点高校,立志扎根中学教育的硕士、在读博士研究生;还有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等欧美名校的“海归”硕士。

座无虚席的校园宣讲会


在众多“高大上”的简历之中,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的本科生王婷老师起先并没有引起李校长的注意。然而,发现了她在校期间曾有教师技能大赛和演讲比赛获奖的经历之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李校长给了王婷老师一个面试的机会。出乎意料的是,面对严格的考查,王婷老师的表现丝毫不逊于那些名校研究生们,她生动流畅的说课,规范优雅的教态给李校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询问,李校长才知道,王婷老师很早就确定了从事教师行业这一目标,并一直在为之努力。为了巩固知识,她坚持每日诵读、每日备课,通过与同学互相讲课、评课的形式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最终得到了李校长的青睐,成为了我校语文组最年轻的一位老师。

李校长正在对老师进行一对一面试

作为一所外国语学校,外语是学校的基本特色。我们希望不仅能提升学生英语的读、写水平,使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更能培养其听、说能力,使英语成为学生“立学中华,语通世界”的工具,成为学生未来就读国内外顶尖大学的敲门砖。因此,作为英语学科主考官的张盛副校长对英语老师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有一次,经同学推荐,一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硕士前来应聘,张副校长两次对其听、说能力进行了考核,发现这位老师在口语方面无法达到我校的要求,虽然学历高、学校好,但秉承着“不看文凭看水平”的招聘原则,张副校长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位高材生的求职。

二、寻找认同本校教育理念的优质人才

作为学校的领航人,李俊校长在建校之初,就提出了学校将“努力追求学生的成绩,全力追求学生的幸福”这一观念,并形成了学校“唤醒生命内力,培养核心素质,奠基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和“关注个性成长,培养终身学力”的育人思想。李校长的教育理念也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老师甘愿放弃其他的工作机会,加入到“成外高新”这个大家庭之中。

四川大学在读博士罗海军就是其中的一员。硕士毕业时,已经通过了广元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他,因为向往着充满人文关怀的中学校园,放弃了别人眼中条件优渥的机关单位的工作。在四川师范大学的招聘会上,他的简历被李校长一眼看中,面试时,他们从先秦的诸子百家,聊到了宋代的程朱理学、明代的阳明心学,从“新常态”聊到了“一带一路”。这位川大博士严谨治学的态度征服了李校长,而“成外高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浓厚的人文气息也坚定了罗海军老师扎根“成外高新”的决心。

同样被学校“培养学生终身竞争力”的理念吸引的,还有数学学科的杨老师,因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他多次受到了成都市内某知名中学的邀请,也曾经在该学校工作了一段时间。但当他听说由李俊校长领头的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正在招聘老师,对李校长提出的教育理念极其认可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成外高新”这所新学校,并立志在这里教出一批文理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校已经组建起一支“学历高,能力强,情怀浓”的一流师资队伍。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示范性高中的名优教师,他们专业水平过硬、教学业绩突出、师德修养良好。余下的三分之一则是来自国内外名校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工作热情高、教育教学手段新、更加贴近学生心灵。

3月下旬至4月下旬,学校已经组织了全体新老师们前往兄弟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工作。除了对新老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之外,还重点关注了新老师们的团队文化建设与合作意识培养,确保其能在开学后迅速融入到我校的教师队伍之中,发挥特长,贡献力量。

李校长正在给新老师们培训


此外,为了让所有的老师都尽快接受本校的办学理念、适应本校的办学模式,学校已先后组织了几次教育论坛与讲座,由李俊校长、杜东副校长和张盛副校长主讲,他们分享了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心得,回顾了外国语学校的办学历史,针对具体教学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与建议。几场讲座下来,老师们在讨论交流之余,还将心得体会总结成文,互相分享。

除了打破高学历、高职称的限制,将素质和潜力作为人才引进标准,为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学校还将建立起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在“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下,为师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和组织上的保障。今后,学校将采取“走出去”——参观访问学习、“请进来”——参加专家讲座、内部经验交流、自主深造、教职工大会、教研组活动、公开课等形式,对教师队伍做进一步的培养与提升,力争将我们的教师培养为有“崇高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健康的身心”,堪当学生“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人生的航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人民教师。

阅读1730
分享